查看原文
其他

万马齐喑究可哀

汤青 亮哥在读书 2021-08-23


道光十九年(1839年),龚自珍结束了在京十几年的任职生涯,决定回到家乡仁和。
他二十六岁中举人,二十八岁时被挑选为内阁中书。他曾经上了一道《御试安边抚远疏》,谈论边疆治理问题,但得不到采用。之后一直到三十七岁才考上进士。不过,考上进士后,他仍然担任内阁中书。
之后,他担任过宗人府主事、礼部主事,不过,这只是六品的小官。他有大才,却不会混官场。在郁郁十几年后,他终于决定回家。
这一年,他仿佛感觉自己再也不需要压抑,他的才情大爆发,一下子写出了三百一十五首诗,构成了《己亥杂诗》系列。其中第二百二十首流传很广:
        九州生气恃(shì)风雷,万马齐喑(yīn)究可哀。
        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材。
龚自珍为这首诗写了一段小序:“过镇江,见赛玉皇及风神、雷神者,祷词数万,道士乞撰青词。”小序交代了这首诗是在镇江写的,还交代了这首诗是为道士写的青词。青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,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,作用是娱神。青词一般是骈体文,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,所以叫青词。
九州是指中国大地。第一句的意思是:中国大地只有在像大风和雷电一般巨大的力量之下,才能激发出生气。这句诗点出了风和雷的作用,呼应了小序中的“风神”和“雷神”。
 “万马齐喑”一词不是龚自珍的发明,而是出自宋代苏轼的《三马图赞引》:“时西域贡马,首高八尺,龙颅而风骨,虎背而豹章,出东华门,入天驷监,振鬣长鸣,万马齐喑。”龚自珍并没有完全用其原意,而是加以扩展。第二句则是说现实的可悲,所有的马都停止了鸣叫。这里的马当然是指人。
天公是指造物主,结合诗歌的小序来看,是指玉皇,民间俗称的玉皇大帝。抖擞的意思是振作精神,这层意思出自佛教用语。龚自珍是希望玉皇大帝再次振作精神,不拘泥于固定的标准,多多降生下人才。
龚自珍所生活的时期,已经是后盛世时代,只剩下了盛世的影子。其实已经是衰世。“衰世者,文类治世,名类治世,声音笑貌类治世。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,似治世之太素;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,似治世之希声;道路荒而畔岸隳,似治世之荡荡便便;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,似治世之不议。”
从康熙到乾隆时代,统治者为了加强权力,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。比如,建立军机处,实行闭关政策,实行文字狱,搞满汉分治。人民的行动,被死死地控制着。梁启超曾归纳:“ 我国万事不进步,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。”
在这种控制之下,不但老百姓没有任何自由,就是知识分子和大臣也是如此。大臣奉行的理念是“多磕头,少说话”(曹振镛语)。知识分子则是“避席畏闻文字狱,著书都为稻粱谋”(龚自珍《咏史》)。
龚自珍曾在《病梅馆记》中用梅的病态来比喻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,人们在被“斫其正,养其旁条,删其密,夭其稚枝,锄其直,遏其生气”之后,“皆病者,无一完者”。
在这种衰世,没有人才。不但没有做大事的、好事的人才,连做小事的、坏事的人才都没有:“左无才相,右无才史,阃无才将,庠序无才士,陇无才民,廛无才工,衢无才商,抑巷无才偷,市无才驵,薮泽无才盗;则非但尟君子,抑小人甚尟。
为什么没有人才呢?道理很简单:“当彼其世也,而才士与才民出,则百不才督之、缚之,以至于戮之。戮之非刀、非锯、非水火,文亦戮之,名亦戮之,声音笑貌亦戮之。戮之权不告于君,不告于大夫,不宣于司市,君大夫亦不任受。”出来一个有才华的人,周围就会有一百个庸人来监督他、束缚他,甚至杀死他。这种杀戮,不用刀子,不用锯子和水火,会毁掉他的文章和名声,甚至他的声音和表情都会毁掉。
这还不够。“其法亦不及于要领,徒戮其心,戮其能忧心、能愤心、能思虑心、能作为心、能有廉耻心、能无渣滓心。又非一日而戮之,乃以渐,或三岁而戮之,十年而戮之,百年而戮之。”他们还要毁掉他的心灵。他的担忧、愤怒、想有所作为、廉耻、追求纯洁都被毁掉。一天做不到,他们可以慢慢来,三年不够就用十年,甚至一百年。
其实,每一个时代都有人才,而且每一代人的智力和才能并没有太大的差异。只是,有的时代,人们的才智被压抑了,而无处发挥。是的,大清就是通过降低所有人的智力、整个社会的活力来维持其统治的。统治维持住了,但是,社会再也没有进步。人们长期生活在奴役、贫困、恐惧之中。
第二年,即1840年,鸦片战争就爆发了,大清的国门被英国强行推开。正像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所说的: “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界,军队就会越过边界。”
1841年,龚自珍去世。一个时代结束了,大清开始走向衰败。
(完)

相关链接:

天黑,请不要闭眼

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,而且变了之后,还万分喜欢

“让人说真话,天塌不下来”背后的逻辑

病毒不一定能害死我们,观念却能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